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 资源百度云下载链接

45 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
├─0.0【发刊词】王德峰: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寻求真理.m4a
├─0.0【发刊词】王德峰:人类始终以痛苦为代价寻求真理.pdf
├─0.0【课程导论】所有人都处在文明的对话与冲突中.m4a
├─0.0【课程导论】所有人都处在文明的对话与冲突中.pdf
├─00 前篇.mp3
├─00 前言.pdf
├─1.1 导论:中西方思想在根源上的不同.mp3
├─1.1 导论:中西方思想在根源上的不同.pdf
├─1.2 孔子的“仁”学.mp3
├─1.2 孔子的“仁”学.pdf
├─1.3 如何真正进入中国哲学典籍的世界?.mp3
├─1.3 如何真正进入中国哲学典籍的世界?.pdf
├─1.4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上).m4a
├─1.4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上).pdf
├─1.5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中).m4a
├─1.5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中).pdf
├─1.6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下).mp3
├─1.6 “道家”思想的核心与老子的论道(下).pdf
├─10.1.1 休谟难题一:关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.m4a
├─10.1.1 休谟难题一:关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.pdf
├─10.1.2 休谟难题二:价值理性的可能性问题.pdf
├─10.2.1 导论:康德的三大批判.m4a
├─10.2.1 导论:康德的三大批判.pdf
├─10.2.2 康德的回应一:纯粹理性批判(上).m4a
├─10.2.2 康德的回应一:纯粹理性批判(上).pdf
├─10.2.3 康德的回应一:纯粹理性批判(下).m4a
├─10.2.3 康德的回应一:纯粹理性批判(下).pdf
├─10.2.4 康德的回应二:实践理性批判(上).pdf
├─10.2.5 康德对休谟难题二的回应:实践理性批判(下).m4a
├─10.2.5 康德对休谟难题二的回应:实践理性批判(下).pdf
├─10.2.6 康德的回应二:三条绝对命令.m4a
├─10.2.6 康德的回应二:三条绝对命令.pdf
├─11.1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(上).m4a
├─11.1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(上).pdf
├─2.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.m4a
├─2.1 古希腊哲学论道的起源.pdf
├─2.2.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一).m4a
├─2.2.1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一).pdf
├─2.2.2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二).m4a
├─2.2.2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二).pdf
├─2.2.3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三).m4a
├─2.2.3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三).pdf
├─2.2.4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四).m4a
├─2.2.4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几何学的诞生(四).pdf
├─2.3 逻各斯学说: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?.mp3
├─2.3 逻各斯学说:存在永恒不变的真理吗?.pdf
├─2.4 巴门尼德:语言即是存在的家.m4a
├─2.4 巴门尼德:语言即是存在的家.pdf
├─2.5.1 “本体论”学说的形成.m4a
├─2.5.1 “本体论”学说的形成.pdf
├─2.5.2 柏拉图的“理念论”:两个世界的划分.m4a
├─2.5.2 柏拉图的“理念论”:两个世界的划分.pdf
├─2.6 总结:中西思想中的“天道”与“真理”.m4a
├─2.6 总结:中西思想中的“天道”与“真理”.pdf
├─3.1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三重境界(上).m4a
├─3.1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三重境界(上).pdf
├─3.2 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的几重境界(下).m4a
├─3.2 《大学》三纲领与人生的几重境界(下).pdf
├─3.3 “六经皆史”:中国人的人文底蕴.m4a
├─3.3 “六经皆史”:中国人的人文底蕴.pdf
├─4.1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上).m4a
├─4.1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上).pdf
├─4.2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下).m4a
├─4.2 终极关怀之概念和缘起(下).pdf
├─4.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.m4a
├─4.3 在五种人伦中的生命价值.pdf
├─5.1 “原罪说”的含义.m4a
├─5.1 “原罪说”的含义.pdf
├─5.2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上).m4a
├─5.2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上).pdf
├─5.3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中).m4a
├─5.3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中).pdf
├─5.4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下).m4a
├─5.4 宗教经验的本质(下).pdf
├─6.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.m4a
├─6.1 中国古代主体性思想的渊源.pdf
├─6.2 孟子学说与“心学”的萌芽.m4a
├─6.2 孟子学说与“心学”的萌芽.pdf
├─6.3 苏格拉底与古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的萌芽.m4a
├─6.3 苏格拉底与古代西方主体性思想的萌芽.pdf
├─7.1 佛学的中国化.m4a
├─7.1 佛学的中国化.pdf
├─7.2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上).m4a
├─7.2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上).pdf
├─7.3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中).m4a
├─7.3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中).pdf
├─7.4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下).m4a
├─7.4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(下).pdf
├─7.5 用生命感受“阅读”佛经.m4a
├─7.5 用生命感受“阅读”佛经.pdf
├─7.6.1 “菩提本无树”的智慧.m4a
├─7.6.1 “菩提本无树”的智慧.pdf
├─7.6.2 “下下人有上上智”的智慧.m4a
├─7.6.2 “下下人有上上智”的智慧.pdf
├─7.6.3 “众生平等”的观念.m4a
├─7.6.3 “众生平等”的观念.pdf
├─7.6.4 “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”.m4a
├─7.6.4 “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”.pdf
├─8.1 宋明新儒学:“性即理”与“心即理”.m4a
├─8.1 宋明新儒学:“性即理”与“心即理”.pdf
├─8.2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性即理.m4a
├─8.2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性即理.pdf
├─8.3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心即理.m4a
├─8.3 理学派与心学派的分野:心即理.pdf
├─8.4 作为养心之学的“阳明心学”.m4a
├─8.4 作为养心之学的“阳明心学”.pdf
├─8.5.1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上).m4a
├─8.5.1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上).pdf
├─8.5.2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中).m4a
├─8.5.2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中).pdf
├─8.5.3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下).m4a
├─8.5.3 性灵主体之塑造(下).pdf
├─8.6 “陆王心学”的传习及其深远影响.m4a
├─8.6 “陆王心学”的传习及其深远影响.pdf
├─9.1 中世纪第三等级的社会理想.m4a
├─9.1 中世纪第三等级的社会理想.pdf
├─9.2 马丁·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:因信称义.m4a
├─9.2 马丁·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:因信称义.pdf
├─9.3.1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上).m4a
├─9.3.1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上).pdf
├─9.3.2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下).m4a
├─9.3.2 “我思故我在”的哲学启蒙(下).pdf
├─9.3.3 理性主义启蒙自然科学的发展.m4a
├─9.3.3 理性主义启蒙自然科学的发展.pdf
├─9.3.4 笛卡尔原则的意义与价值.m4a
└─9.3.4 笛卡尔原则的意义与价值.pdf

下载地址

建议: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文件,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,资源优质建议支持正版。
赞助:所收取费用仅用来维系网站运营,性质为用户友情赞助,并非售卖文件费用。
侵权:如分享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。
知了分享社团 » 王德峰的中西思想必修课 资源百度云下载链接